找到相关内容29101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

    很多人生存在现代社会,他们要生活,要工作,要抚养孩子,要赡养老人。不可能真正地远离人群,远离世间,放下一切去静心而修。如果认为这个是我修行的时间,这个是我生活、工作的时间,这个是我休息的时间,把修行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91477173.html
  • 六朝形神之争

    齐梁之际,说明佛教的形神问题是同佛教在中国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所论的形神之争大致是指从东晋至齐梁一段时间,与历史上的“六朝”接近,但并不包括吴、陈二朝,这是需要事先说明的。  “神”...成灾大为不满。事实上,整个晋宋齐梁时代的争论都是因佛教的“社会问题”而最终上升为“理论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范缜和他的前代思想家们的神灭论则是一种“政治意识”,而不可以完全归结为理论上的是与非。所以...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3278263.html
  • 佛教的智慧与儒家的明

    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其中,“明贵贱”是对贵贱进行区别,“明人伦”是对人伦进行区分,以规范社会秩序,...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878312.html
  • 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

    每一个人的心,如果不学佛,没修持,心是未经过调理的,不管你有多大成就,社会上有多少财富,你的地位有多崇高,可能都要打上问号。心是要经过佛法正知正见的检查、检验,我们叫抉择,这是唯识宗专用的一个名词。...

    素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778539.html
  •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荐国师,而后敢适人。”[42]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藏传佛教密宗修持在西夏社会生活中已产生一定影响。元朝人马祖常写过一首《河西歌》:“贺兰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身,茜根染衣光如霞,却召翟昙作夫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3478592.html
  •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

    断除我执,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建立人间净土,与马克思主义提出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其采取方式不相同,方向则一致)。   《五灯会元》记:“师因看《肇论》至‘舍万物为己者。其为圣人乎!’师乃拊...

    曾琦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3778600.html
  • “独坐大雄山”——寻访百丈寺与怀海大师

    ”,而现今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野狐禅”一词则指对各种事理浅陋无知或一知半解者。五代时钱塘令罗隐曾游野狐岩,题诗一首云:“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又应改换毛皮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看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078740.html
  • “醒世诗”考辨

    状元喝道:“冤枉你!读书何用?”状元懊恼了,怀疑着为什么辞了官?所谓清闲   在那里?[28]   认为罗洪先因为儿子之愚钝而怀疑自己辞官仍然得不到清闲,故作是诗。这种说法在社会上颇为普遍,如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278742.html
  • 《金刚经》与南宗禅——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说明《金刚经》在社会层面的流传之广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发现的2000余件《金刚经》写本、印本中,鸠摩罗什译本占绝大多数,而菩提流支、陈真谛、玄奘的译本总共才占11个卷号。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378745.html
  •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

    因此,佛教的流行于人间,必须理智与情意并重,适合众生的要求,才能得合理的发展。太过于理智,可能与社会格格不入;太过于情感,很可能在时空的迁徙中,渐失佛法的本真。唯有信智一如,悲智交融,佛教才有旺盛的...

    果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3378764.html